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其密度一般为0.95~0.98g/mL,不溶于水。食用油的闪点一般在300°C以上,明显高于一般的燃油和润滑油,因此从点燃特性来说,食用油较为安全。对其持续加温时,油层上方的蒸气浓度很快就达到可燃极限之内,食用油就很容易被点燃。当油层温度达到360~370°C以上时均会发生自燃,油温迅速升高至400~600°C。因此,食用油火体现出热释放速率高、蔓延速度快等特点,并且由于燃烧介质整体温度偏高以及在燃烧过程中会因成分变化而导致自燃点降低(试验证明食用油燃烧时其部分热分解产物的自燃点在65°C左右)等情况,若无有效的降温手段,极易导致灭火之后发生复燃。
常用的BC和ABC干粉灭火剂以碳酸氢钠和磷酸二氢钠为主要灭火组分,可与加热状态下的油脂发生皂化反应。从常规干粉灭火器的应用效果来看,使用粉体灭火剂扑救食用油火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粉体灭火 剂不具备冷却降温效果,从而导致灭火之后极易复燃。二是由于粉体的弥散性,会导致灭火之后整个厨房区域易被粉体污染,火场清理极其困难,从而对清洁度要求极高 的厨房场所造成难以的污染。
以CO2为例,其作为一种惰性气体,可以扑救一些相 对封闭场所的固体和液体火灾,其主要灭火机理是窒息 并有一定的吸热作用。但是使用CO2,扑救食用油火灾存在一定问题:使用CO2,虽然可以控制明火,但灭火之后的食用油依旧会保持相当高的、超过自燃点的温度,在CO2逐渐散去之后,未经冷却的食用油在接触到氧气后,能随时引起复燃。而且CO2浓度很高时可能使人窒息, 在厨房这种经常有人工作的场所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没有成熟的理论和试验基础上,不宜使用气体灭火 剂扑救食用油火灾。
您好,欢迎莅临盛万佳,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